可乐=可口可乐、星巴克=咖啡、滴滴=打车,品牌占据(代表)品类,便是抓住了消费者底层需求的最短路径。品牌是冰山一角,而品类则是整个冰山——了解品类,才能更加了解生意。 “分化”的力量使世界变得丰富多彩,世界万物皆源于“分化”,而“分化”是物种发展的必然趋势《物种起源》。 三个逻辑: 品类不是原因,是结果 生意的价值就在于品牌=品类,这个等号画的越快、越值钱 创新细分品类,是差异化最粗暴、最直接的表达方式 五、品牌护城河模型 流量占据通路,品牌占据人心,流量的本质是买卖(买流卖货),为品牌买单时。
企业才拥有了真正的护城河
这也是建立护城河的价值所在。于产品维度而言,同样的功能和品类, 平面设计电子邮件列表 当消费者的心智一旦饱和,你想再打进,那就难了。 营销心理学领域,有一个概念,用户只能记住一个品类里的七个品牌,在媒体资讯量爆炸的当下,产品不是竞品,争夺注意力本身才是。注意力首先来自品类的需求,其次是媒介+流量+内容的呈现,再次是品牌的选择。既需求-搜索-兴趣-对比-选择-购买-评价-分享-复购。 六、商战4模型 绝大多数的强势品牌都是在品类兴起的初期打造出来的,品类自带光环成为第一的优势首先来自认知的优势。
留给第二名第三名的机会在于发现
创造、结合认知优势、企业实力而做出的客观的选择(进攻战、防御, ALB 目录 战、侧翼战、游击战)。战场(创造认知优势)、战区(聚焦优势资源)战局(品牌差异化策略)战势(把握品类分化趋势)。既以优势认知为条件、以企业实力为基础,选择战区,一战而定,正所谓:知战之地、知战之日,可千里会战——孙子兵法。 防御战:只有市场领先者才应该考虑防御 进攻战:要在领先者优势中找弱点,并向这一弱点发起攻击 侧翼战:在无人竞争的地区展开,“市场细分”,即寻找市场空缺 游击战:随时准备撤退、随时准备游击 七、规模壁垒模型 硅谷教父杰弗里·摩尔,曾经对新兴行业最终的市场格局进行过有趣的阐述:不妨想象森林中有大猩猩、狒狒和猴子三种动物。